李少莉成为热点,被人诟病,原因无非有三:
一是身为政府官员,却佩戴高档奢侈品,钱从何来,是否贪腐?
二是业务能力欠缺,念个稿子都磕磕巴巴、指指点点,居然也能跻身高位,有才不配位之嫌,其中可有暗箱?
三是学历不高但经历不凡,每每卡位精确,羡煞旁人,如此传奇,可有黑幕?
对于经济问题、升迁问题、是否有黑幕暗箱问题,纪检监察部门自会查清,不再复赘。而关于李少莉业务能力的问题,单看她所获的满墙荣誉和先进事迹报告里的各种数据,以及接受采访时满篇语气助词的尴尬场面,一时还真是无法说清。
不过笔者今天又搜出了她于2019年担任文教卫体经信科科长时所写的一篇文章,都说文如其人,我们先一睹为快:
这是一篇介绍李少莉所在科室是如何落实国家“放管服”政策,创新行政审批服务业务的经验性文章,全文共1038字,共分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科室取得的成绩;第二部分介绍了科室如何落实“放管服”政策所采取的三项措施;第三部分是总结性发言,感谢组织云云。
从行文风格来看,这是典型的办公室行文风格,三段式叙述符合基层汇报材料的特点,特别是第二部分的三项措施中,都是以实例佐证,条理清晰,可以说是中规中矩。从断句措辞来看,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。
但仔细推敲的话,文章还是有几处硬伤:一是在第一段里,李少莉是想概括性介绍科室在“放管服”工作中总体思路和取得的成绩,原本这种写法无可厚非,但李少莉却特意加了一句“作为科室负责人,我爱岗敬业,身正为范”的自我表扬语句,这就显得很突兀,因为这不是个人事迹报告,而是典型工作方法介绍,加上这一句不仅多此一举,而且有邀功之嫌。
二是文章结尾写道:“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,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表彰和奖励,希望局党组给予关怀和帮助。”,难道没有获得表彰和奖励,局党组就不该关怀和帮助吗?难道李少莉科室获得的荣誉,不正是在局党组的关怀和帮助下取得的吗?
第三还是在结尾,文章写道:“以作风建设为重点,不断完善工作机制,着力加强作风建设,引领全科人员提升业务服务水平,为全局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”,一句话里面提到了两处“作风建设”,画蛇添足。
检验官员的能力有三种方法,一看是否会说,二看是否会写,三看是否会干。从李少莉的表现来看,不太会说,写得一般,那就看干得怎么样了。
当然,以一篇文章论人是非、判人长短,就说李少莉才不配位显然有失偏颇,但管中窥豹,也能略知一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