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搜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://www.sosody.cc
来源:黎兜兜
最近男友为了庆祝我拿到一个来之不易的Offer,说要带我去奢侈品店选一只喜欢的包。
应该没有女孩会不喜欢这个提议吧。我却在思考如何委婉地拒绝。
作为出生在小城市的女孩,消费水平并不如大城市女孩那样高。
待到毕业后三年,我才有能力给自己买几只轻奢包包。虽然不能作为日常消费,偶尔奖励一下自己也还是绰绰有余。
但之前我都是找代购购买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避免自己去奢侈品门店。
人对于那些不熟悉且高于自己的事物,总是会产生莫名的排斥和恐惧。
看着男友欣喜的面容,我也不知该如何说明内心的抗拒。我也不忍心让他扫兴。
于是那天,我在某书上把奢侈品店的装潢构造、购买流程做好细致的攻略,花两小时画了精致的妆容,穿上了自认为最得体的裙装赴约。
可站在CHANEL店门口的瞬间,满logo落地橱窗自带的压迫感,还是把我的勇气像气球一样戳破了。
人还没踏进店门,却感觉已经被门内的销售员看穿了生疏与局促。
最后,我不顾男友的劝阻“落荒而逃”。
没想到,即使在已经毕业的许多年后,“小城市女孩”的自卑,仍梦魇般如影随形。
我出生在一个三线小城市,家境没那么好却也没那么坏。
二十岁之前,我一直想逃离这座小城,去看看外面更大更广的世界。
高考结束后,我拿到了一所大城市普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
入学那天,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。
窄窄的客舱中,我看似淡定,实则暗戳戳地观察模仿周遭的乘客如何系安全带和调整椅背,自认为细致入微而不会露怯。
在空姐递上飞机餐食和饮料时,我连忙摆手拒绝,实则是害怕支付未知的费用。
我也是很久之后才知道,餐食费其实已包含在机票费用之中。
当时不知内情,所以其实也没感觉到多尴尬。
让我因“无知”产生强烈自卑感的,是和室友的首次校外聚餐。
从没喝过咖啡的我被她们嬉笑着拉进了星巴克,我面色如常,大脑却在飞速运转:
拿铁,摩卡,美式……区别在哪里?
说中文会不会显得过于生疏?
当听到排在我前面的室友用无比自然地口吻说“VentiLatte带走”时,我被一种巨大的羞耻感摄住,甚至想掉头离开。
讲出“VentiLatte”的她和我只有一步之遥,却好像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。
人与人之间是存在「阶级差异」的。
这个观念自此根植于我的脑海。
这座城市越繁华,我就越感到自己的渺小与自卑。
也是这件事使我默默地下了决心,要狠狠恶补这些来自大城市的“生活常识”。
同时愈发渴望经济独立,因为我需要凭借这些光鲜的外壳武装自尊的堡垒。
现在在CHANEL门口逃跑的我,似乎和当年那个在星巴克窘迫的女孩没什么不同。
即使现在的我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消费奢品,也会觉得自己“格格不入”。
对于小城市女孩来说,这种刻入骨髓的自卑又怎会轻易消散呢?
即便某天经济自由了,也难以忽视它的存在。
回家的路上终于和男友坦白我的窘迫。
他和我不同:一直在沿海省会城市生活,有殷实的家境、接受优质的教育.......
我想他肯定无法理解我的感受。
可出乎意料的是,路灯下他的眼睛亮亮的,声音柔柔的说道:
“有些人生活在城市里,会用电脑,会用电梯,知道商场从哪里进去从哪里结账。
有的人生活在农村里,他们可能没见过这些,也没用过这些。
但是他们分得清桃树和梨树,他们知道葡萄长在架子上,知道土豆长在地里。
其实大家都只是见识到了世界的某一面,根本不必为此感到窘迫。”
他的话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我的自卑感,但起码让我给予了极大的鼓舞——
我以为的世面,其实也不过是世界的某一面。
从前的我只知道经历繁华是一种见识,而事实上,从市井中走来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见识呢?
《绿皮书》中的一个情节使我印象深刻:托尼一直无法理解,唐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“规矩”禁锢着自己。
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
好像无论去到哪里,小城市出生的我都逃不过“阶级桎梏”。
总觉得不按照繁华世界的“规矩”,会显得自己愚昧又滑稽,从而遭到别人的歧视。
于是我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最终陷入了自我编制的“牢笼”。
到最后发现,相对比被别人歧视,更多是自己对自己的轻视。
不是走进了某个门店,就代表着融入了繁华。
而融入世俗的繁华也并不意味着,就能获得人生的底气。
正是因为看到曾经的怯懦,才会发现,
坦然接受自己的所有欠缺,感恩造就自己的一切过往,这样的勇气,才是人生莫大的底气。
我仍然向往大都市的繁华与精彩。
但,也没那么非要不可了。